《逃避自由》是艾里希·弗洛姆批判现代社会的心理哲学力作,成书于纳粹阴影下的1941年。书中提出"消极自由"与"积极自由"的辩证关系:中世纪束缚瓦解后,现代人虽获形式自由,却陷入存在性孤独,转而通过臣服权威(如法西斯)、消弭个性(如群体盲从)来逃避自由之重。弗洛姆剖析这种"逃避机制"的病理特征——施虐狂、破坏欲、机械趋同,并开出药方:通过自发性爱与创造性劳动,实现自我同一性,达成"积极自由"。该书不仅预言极权主义心理土壤,更对消费主义时代的自由异化现象具有预言性批判,被誉为"现代人精神分析的启示录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