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首页 > 人文 > 哲学与宗教 《人性论》

人性论8.9

别名:探寻道德与情感的哲学根基

作者: [英] 休谟

音频简介

《人性论:探寻道德与情感的哲学根基》(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)是苏格兰哲学家大卫·休谟(David Hume)于1739年出版的哲学巨著,商务印书馆“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”收录,豆瓣评分8.9。作品以怀疑主义为基石,重构伦理学与认识论框架。

核心内容

  1. 怀疑主义的认知革命
    • 批判“因果必然性”:经验无法证明因果律,人类依赖“习惯性联想”建立认知秩序;
    • 颠覆“实体存在论”:物质与精神皆为“观念的集合”,唯“印象”与“观念”真实存在;
    • 提出“知觉二分法”:简单印象→复杂观念→抽象概念,揭示人类认知的递归性。
  2. 情感驱动的伦理体系
    • 道德非理性:善恶源于“同情”而非理性计算,道德判断是“情感共鸣”的产物;
    • 正义的起源:社会契约非理性产物,是“财产权”的“人为虚构”;
    • 美学的本质:美感来自“观念的易变性”,而非事物固有属性。
  3. 人性三要素的博弈
    • 理性:工具而非主导,仅为情感与欲望的“奴隶”;
    • 情感:人性核心,驱动道德、审美与行为选择;
    • 想象:连接理性与情感的桥梁,通过“类比推理”构建意义世界。

理论创新

  • 提出“情感主义伦理学”,用“同情”替代“理性”作为道德基础;
  • 构建“印象-观念-习惯”认知模型,为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奠定基础。

文化价值

  • 打破“理性至上”的启蒙神话,强调情感与经验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;
  • 启发康德、边沁等哲学家,推动经验主义与功利主义伦理学发展。

《人性论》以“心理解剖学”重构哲学体系,其怀疑主义精神与情感主义伦理,使读者重新审视人类认知与道德的本质。作品被誉为“英国经验主义的巅峰之作”,持续影响西方哲学、伦理学与心理学的发展轨迹。

Copyright © 听本书  广告请联系: 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