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首页 > 文学 > 散文随笔 《恶心》

恶心8.7

别名:存在主义的荒诞独白——自由与虚无的哲学迷宫

作者:[法] 让-保罗·萨特

音频简介

《恶心》是法国作家让-保罗·萨特的成名作,1938年以日记体形式发表。小说通过主人公安东纳·洛根丁的视角,展现了一个充满荒诞与虚无的世界。洛根丁旅居海外多年后回到法国,独居布维尔城研究历史资料,准备撰写传记。然而,独立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黯淡阴郁,让他对周围事物乃至自身存在产生强烈疏离感,陷入“恶心”的生理与心理双重困境。

萨特通过细腻的意识流描写,将哲学思辨融入文学叙事。洛根丁凝视栗树根时被“存在”的赤裸形态击中——万物失去功能性,暴露出令人窒息的“物性过剩”。钢笔不再是书写工具,而是“嵌着黑色物质的圆柱体”;门把手、啤酒杯等日常物品,成为对人性化世界的无声嘲讽。这种“恶心”源于对存在本质的直观:世界没有先验意义,一切只是偶然堆积的“自在存在”。

小说通过洛根丁与自学者、老板娘、旧情人安妮的互动,进一步揭示存在的荒诞。他试图在音乐、奇遇、爱情中逃避恶心,却最终领悟:唯有承认虚无,才能在自由中创造价值。结尾处,洛根丁放弃传记写作,离开布维尔,象征着他接受存在的荒谬,并以行动诠释萨特“人注定自由”的核心思想。

《恶心》不仅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文学图解,更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与哲学深度,成为20世纪现代小说的先驱,对后世文学与思想界影响深远。

猜你喜欢

Copyright © 听本书  广告请联系: 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