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汤姆叔叔的小屋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·比彻·斯托于1852年发表的反奴隶制小说,被誉为“引发美国内战的小说”。故事以19世纪中叶美国南方奴隶制为背景,聚焦黑奴汤姆的悲惨命运,揭露奴隶制度的残酷与不人道。
汤姆是一位忠诚善良的黑奴,因主人谢尔比破产被卖给奴隶贩子。他历经多次转卖,最终落入残暴奴隶主勒格里手中,惨遭折磨致死。与汤姆的逆来顺受不同,另一黑奴乔治·哈里斯与妻子伊莉莎选择反抗。伊莉莎听闻儿子将被卖后,携子连夜逃亡,历经艰险抵达加拿大,获得自由;乔治则因反抗被追捕,最终与妻儿团聚。
小说通过两条叙事线,对比了顺从与抗争的不同结局,深刻探讨了人性善恶、信仰力量及个体在逆境中的觉醒。斯托夫人以细腻笔触塑造人物,如善良的小女孩伊娃、仁慈的圣克莱尔,与奴隶主的冷酷形成鲜明对比。作品出版后引发强烈反响,推动废奴运动高涨,被视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索之一。林肯总统曾称斯托夫人为“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”,凸显其历史影响力。
《汤姆叔叔的小屋》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,更是反映社会现实、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作品,其揭示的种族歧视与人性议题,至今仍有深刻现实意义。